王福强:新时期提升香港竞争力的主体路径

  • 发布时间:2022-07-04 09:56:38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7月2日电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101周年华诞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聚焦“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主题,中宏论坛第二十六场在线研讨7月1日下午召开。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
  以下是王福强发言。
  一、香港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家改革开放前40年的进程中,港澳地位独特,贡献重大,作用不可替代。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港澳形成了自身的功能定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曾发挥了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港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需要随之调整,港澳对于国家的作用也需要动态审视。综合判断,港澳的竞争优势在动态演化,港澳之于国家仍然具有独特地位,还会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的方式、领域等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二、新形势下港澳对于国家的作用更为彰显
  港澳与内地异质的制度架构、不同的法律体系、多元的文化背景、密切的国际联系,决定了新时期港澳对国家发展大局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两制”进入新阶段,需要港澳全面探索实践新路径,维持自身长期繁荣稳定,为后续问题形成正面示范;中美战略博弈加剧,避免中美完全脱钩,需要港澳作为战略缓冲区;国家正在构建全面发展新格局,需要通过港澳连接世界,以“外循环”更好地促进“内循环”;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港澳专业服务的支持;吸聚国际高端资源为我所用,离不开港澳这样的国际化都市;推进制度型开放,需要向港澳学习借鉴营商环境、规则标准;推进国际人文交流,需要文化多元、包容并蓄的港澳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海外权益逐步增多,需要香港作为基地保护海外利益。要更好地发挥港澳的这些独特价值,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三、香港发挥作用面临的新挑战
  受国内外形势变化、内部自身问题、百年世纪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港澳整体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就城市发展而言,香港整体竞争力相对衰落,国际美誉度有所降低,近期更是出现了部分“人财”外流的现象。与新加坡的差距逐步拉大,新加坡人均GDP2010年是香港三分之二,2020年则是香港三分之五。
  就竞争领域而言,当前港澳的传统优势(如香港的航运、澳门的博彩等)相对衰落,而新竞争优势尚未完全形成。作为金融中心是不完全的金融中心,只有股票市场,债券、货币、黄金、大宗物资、虚拟资产等不发达。就股票市场而言,只是在第一次公开发行时有交易量,再次募资、定向发行都不活跃。就发展方向而言,香港提出要再工业化,向科创要动力,向知识经济转型,但受制于内外部原因,目前还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就协同发展而言,解决制约自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单靠港澳是无法妥善解决的,必须在更大空间中,通过协同周边实现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但目前与内地的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就内部动力而言,修例风波后,中央出手稳定住了局势,香港正处于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新特首的执政纲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重点。但是,统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还存在困难。民生问题仍然突出。解决制约香港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需要时间。
  四、需要多路径提升香港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说,“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从我们的研究角度来看,香港未来可能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科中心、国际专业服务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四个中心”,会有经济促进、高端资源集聚、世界级专业服务和促进“双循环”的连接四大基础功能,会发挥八项具体作用:作为“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平台,发挥对后续问题的示范作用。作为大国竞争的对冲平台,发挥对竞争关系的减震、缓冲作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增信平台,发挥对国际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发挥对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借鉴作用。作为国际高端资源的配置枢纽,发挥对高端资源的调配作用。作为城市治理的对标平台,发挥对大中型城市建设、管理的榜样作用。作为包容多元的国际交往平台,在推动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作为海外权益保护平台,发挥在国家海外利益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提升其竞争优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全力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一是支持香港打造离岸人民币定价中心。以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作为先手棋,支持国内企业、金融机构和财政部门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支持推出更多人民币汇率、利率产品,丰富产品期限结构。二是支持香港持续做大资本市场规模。支持内地“同股不同权”类公司在香港上市,既增强香港市场对内地“新经济”发展的支持,也为未来“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支持香港建设亚洲财富管理中心,让中国人通过香港进行资产配置,让世界通过香港投资中国。三是在香港设立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板。依托香港联交所筹建一个以人民币计价和交易的证券交易平台,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上市融资、风险管理和资本退出畅通渠道、理顺机制。四支持香港探索建设“一带一路”跨境稳定币。鼓励私营企业在香港成立类似Libra/Diem的联盟(私人稳定币联盟),建立电子钱包的储备金托管制度。建议探索DC/EP率先在湾区实现大规模跨境应用。
  支持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一是建议将香港纳入国家科创体系进行统筹安排,支持香港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内地科研项目。支持国内企业“过河”在香港设立研发总部,协助香港建立“官产学研”转化体系。支持香港在科技前沿领域设立高能级、国际化、独立于大学的科研机构。二是多方位推动科研产业跨境融合发展。放宽港资准入清单,给予其准营准业的国民资质。三是以“新基建”支持香港创科发展。支持香港适当超前布局新基建,加快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其建设城市级的物联感知平台,加快部署数据和算力设施,将香港整合进大湾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四是建议支持香港仿效新加坡模式,采取“一企一策”策略引进世界创新龙头企业,支持香港在深港毗邻区域开展开放创新,支持其在国外重要创新节点城市和区域设点开展离岸创新。五是支持香港与内地共推招才引智计划。支持香港协同内地共同招引国际“顶级明星”科学家和青年创科人才。完善人才特别签证制度,允许在港工作的国际创科人才采用特殊签注进入大湾区。
  支持香港打造世界级专业服务中心。一是支持香港大力发展专业服务。鼓励内地企业在相关国家的贸易投资活动中约定香港为纠纷解决地,支持其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支持内地企业优先采用香港的会计、设计等专业服务,鼓励内地企业与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共同“走出去”,协同进行海外布局。二是支持香港打造全球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推动形成从研发、申请、保护、授权、转移、交易、转化等全环节的全球性知识产权保护、运营和交易中心。三是支持其协同发展数字贸易,鼓励香港服务贸易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内地和香港加强数字治理合作,推动形成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方案。
  支持香港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在急需加快进度(如土地征收、基建施工、劳动力招募等)的领域,支持特区政府采用陆港合作的模式,引入内地资源进行建设。譬如对基础设施、居住社区等,可由香港方负责设计,由内地企业承建施工,建好后交还香港运营。对一些工业园和科技园,可招引内地发展高科技经验成熟的管理团队来管理。这些合作模式,仅限于北部都会区内适用,不冲击香港整体的法律法规与行政体系。同时,在深港毗邻区域划定一定范围,两侧口岸关口后移,中间设置“缓冲区”,区内采取特殊通关安排,探索“入区不入境”人员流动管理制度。建议结合香港的科研能力,由中央主导在此布局5-8个具有战略意义和示范意义、平均年产值100亿人民币左右的智能化制造业项目,打造一批将创科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相结合的旗舰项目。
  支持香港培育经济新动能。支持香港以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为契机布局新型制造和智能制造,协助其加快制定发展方案与路线图。支持粤港澳共建“产学研”联盟,鼓励香港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香港尽快加入RCEP,运用RCEP的“40%增加值”规则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加快启动升级版CEPA协商,提供更多有利于在北部都会区发展高技术制造业的条款,如考虑适当调整“原产地原则”“服务提供商”规则。支持香港联合广州、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推进新兴科技领域的协同立法,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数据保护等领域的包容审慎监管规则。支持香港试点发展“工业5.0”,探索智能制造技术与社会更好融合的具体路径。
  支持香港破解社会民生问题。支持湾区内地城市在产业合作、就业岗位、福利跨境等方面,采用政府补贴、机会创造等方式,配合特区政府提升香港低收入人群生活水平。支持香港采取短中长期结合的策略解决住房问题,要加速土地整理流程保证必要的土地供应,积极引导香港居民在北部都会区居住和就业,要支持特区政府进行新界土地重整,探索以土地债券(或换地权益书)的方式推动开放建设。要在开放与发展中解决香港就业问题,要创新科研签证制度,支持人才短期便利往返,加快制定和完善人才社保、医保可携政策,要扩大粤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探索技术移民职业清单和评估制度,在技术移民等方面先行先试。
  支持港澳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支持香港借鉴新加坡等地经验,积极向“经济优先”的发展型政府转型,提升经济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分量。要加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能力,在优势领域制定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可参考新加坡的“未来经济委员会”,设立相关研究机构,跟踪全球产业发展前沿,为港澳布局前瞻性产业提供研究支撑。要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脉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积极推进工业5.0。要加强港澳与内地的交流互鉴,支持港澳政府与中央政府、内地先发地区政府间的交流,互派公务员交流、参访。要优化港澳“治理中轴”的结构和功能,要加快设置公务员绩效考核目标体系,增强政府执行能力,提高政策执行效率;要重视公务员体系的文化重塑,改进工作作风,促进队伍团结,重燃工作热情;要强化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协同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