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经济展望: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 发布时间:2024-01-10 09:43:50
  •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对全球经济而言极不平凡,尽管新冠疫情大流行基本已经成为过往,但其留下的疤痕效应仍难以完全退去。在疫情中“大放水”的国家和地区,主动或被动地缩紧了金融条件;美国史上最激进的加息,给全球经济罩上了整体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上升、汇率市场不稳等阴影;地缘政治冲突则在社会和经济形势未稳之际进一步发生。但2023年全球经济也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为2024年全球经济增添了动力。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

  2023年全球经济尽管相当不易,但总体而言实现了几个重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和抗击通胀。就经济恢复而言,2023年全球GDP增长显著高于年初预期,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表现都好于预期。而且,较为稳健的GDP增长转化为更加稳健的劳动力市场,即使在欧元区等一些实际GDP增长非常低的主要经济体中,劳动力市场的改善也显而易见。

  展望2024年,这种改善或将继续。因为,从2023年看,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在持续改善,在职位空缺减少的同时,失业率并没有明显上升。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职位空缺率相对于经济基本面所暗示的水平仍处于高位,有进一步正常化的空间,调整是良性和可持续的。

  鉴于此,通胀在2024年也或趋于稳定。自2022年底以来,除日本外所有G10经济体的连续核心通胀率已从6%降至3%,各国央行业已完成调控通胀的大部分调整,名义工资增长开始明显放缓,加上普遍锚定的通胀预期,通胀飙升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较低。

  在通胀降低、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的环境下,发达市场的可支配收入将显著增长。但正如2023年的欧美分化,2024年的分化仍将明显,只是互换位置。预计美国2023年4%的实际收入增长将放缓,而随着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冲击的消退,欧元区和英国的实际收入增长将有更多上升空间。此外,随着通胀平复,货币紧缩政策将逐渐退出,尽管上半年还会对GDP增长率带来影响,但对经济的拖累将小于2023年。如果增长前景不利,降息也会成为政策选择。新兴市场中较早加息的几个国家已经开始下调政策利率,并可能持续稳步降息。

  制造业活动有望从2023年的低迷中复苏。2023年,美、日、韩和东南亚等多数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显著萎缩,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率1.7%,远低于2022年的6%。2023下半年,随着中美衰退预期消退、地缘政治局势缓和等,全球贸易开始缓慢回升,美、日、韩、印度和越南的出口增速均转负为正。2024年,全球贸易增速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

  美国:复苏后阴影仍在

  2023年,美国经济似乎展示出超预期复苏,在上半年几次出现让市场惊呼的银行危机后,“史上最激进加息”因通胀高企难消而一意继续,带来美元指数长居高位,全球各国央行不仅需要咬牙坚持货币紧缩,还要面对汇率压力。不过,令全球万分担忧的又一次金融危机和大衰退并没有到来,美国经济在下半年似乎实现了所谓的“软着陆”,衰退阴影渐行渐远,令全球松了一口气。究其原因,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使本轮经济周期发生了许多扭曲和错位,与以往的周期规律有所不同,美国私人部门对高利率的敏感性显著钝化,经济的复苏和挑战信号也不同步。过去,房地产与经济及消费的同步较为明显,而疫情后经济显示,房地产可能更早衰退出清,2023年上半年虽因美联储紧缩政策受到冲击,但财政扩张居民收入兜底使之触底回升。

  展望2024年,美国经济开年将延续韧性,随后或将承压,降息可能成为“热词”。目前,美国居民负债率处在历史低水平,其消费能力仍有一定支撑。当前美国劳动力需求依然旺盛,失业率不会大幅上升,亦会对消费形成一定支撑。美国金融系统向来是危机和衰退的“导火索”和“罪魁祸首”,最让市场担忧,而此次银行危机零零星星,并未“烽火燎原”,展示了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制度、金融监管加强以及多种金融救助工具的效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提高。

  但要说美国经济阴影已经散去或为时过早。从当前数据看,虽然2024年美国通胀将继续缓和,房租、能源等价格都将回落,但加息影响的滞后性则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和冲击。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影响通常滞后1至2年才会充分显现,而本轮最后一次加息是在2023年7月,这意味着至少要到2024上半年美国经济才能充分反映加息的影响。高负债水平叠加金融条件和融资环境收紧、盈利放缓,美国非金融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

  2023年美国财政明显发力,年度财政赤字规模仅次于疫情期间。2023财年联邦财政收入下降9%至4.4万亿美元,预计2024年财政对GDP的支撑将减弱。由于前期财政法案的支出减少和退出、党争加剧,2024年美国财政支出缩减基本成定局,这是否会对美国“制造业回流”相关支出形成打击等仍需观察。截至2023年9月,美国中高收入人群的储蓄已基本耗尽,虽然其资产负债表仍较为健康,但伴随一定的劳动力市场降温、通胀回落,居民实际收入增速难有明显改善,私人消费动能减弱难以避免。在通胀回落、失业率有上升压力的情况下,2024年美联储将转向降息政策,或引发美国新一轮通胀。

  中国:全球经济风高浪急中的稳定之锚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中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家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中国经济2023年的增长预期调高到5.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到5.4%,摩根大通、高盛、花旗、瑞银、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都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到5.5%之间。这表明,中国仍是亚太和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23年,中国经济经历结构性转型升级。从消费看,三驾马车中,消费表现更为亮眼。尽管疫情后疤痕效应恢复需要时间,但接触性消费和服务消费等恢复较快,数字化、绿色、文旅、体育等新型消费和消费升级保持较好势头。从出口看,以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我国出口新的增长点。“新三样”产品销售火爆,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果。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工业品类齐全、产业链和供应链完备,生产“新三样”所需要的条件被充分满足。随着我国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进绿色转型深化,高新技术产业正为中国发展注入源源新动能。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制造业复苏势能较强,库存周期正在筑底回升。截至2023年10月,产出缺口已脱离谷底6个月,PPI同比已触底回升4个月,工业生产已经进入“补库存”阶段。从投资看,新兴服务业发展,成为制造业、基建和房地产之外的“新力量”,高技术服务业、社会领域服务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仅略低于房地产。高技术服务业已连续9年维持10%以上投资增速,这不仅有利于投资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从经贸关系看,中美关系正在缓和期,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关系则持续加强。2023年前8个月,对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占比已从2007年的25%升至44%,在变乱交织的全球形势下,这更加大了中国经济合作的广阔程度与韧性。在化解风险方面,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从2023年10月起至今,一些省份发行了近1.5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来偿还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拖欠企业账款。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的防范化解进入了新阶段。

  展望2024年,瑞士银行集团、高盛集团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普遍预计,新兴市场在2024年会重新迎来较快增长,而其加速复苏的重要动力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

  2024年,随着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力显效、私营部门投资增长,宏观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企稳。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长期增长,政府将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为经济助力。2024年,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三驾马车”,消费的向上升级和潜能挖掘则将同时进行,有望拉动经济增速。在美元走弱和政策加码的前提下,中国经济活力将得到更好释放,经济增长逐渐回归常态。

  在国际方面,2023年11月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推动中美关系缓和,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调整带来新机遇。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的金色十年,绿色、数字、创新、健康等新领域投资将成为新增长点,高水平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将为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联系带来持续收益,东南亚、中亚和中东等地区有望继续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亮点。

  2023年,全球经济充满惊涛骇浪。2024年,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或成为常态。多国大选带来的政治动荡必会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尤其是美国大选还未正式拉开大幕就已经“山雨欲来风满楼”,或将搅乱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欧洲面对地区冲突和能源转型,选择两难,通胀或去,降息或至,但前景的不确定性较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把握战略主动,坚持底线思维,沉着应对,办好自己的事,以自己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作者:万喆,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