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利息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 发布时间:2024-01-30 17:32:15
  • 来源:中宏网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有的专家已经指出,近期出台的各种政策举措,效果如何仍需持续观察。就历史经验而言,“救市”行动的长期效果都很有限。那么,目前中国市场究竟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补齐什么?很多人有各自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缺“信心”,有的人认为“缺稳定预期”,也有的人认为“缺资金(钱)”,因此,消费不足,投资乏力,皆因此而生。

  在笔者看来,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一定要在“改革开放”的“放”字上下大功夫。“放”是更大幅度的“开”,也是更深层次的“开”。如果说,“开”仅仅是邀请外国投资者顺利进入中国的第一步,那么“放”就成为吸引境外投资者的信任的根本。而在金融改革中,“利息机制”的改革则迫在眉睫。中国市场的利息,利息变动受到的制约比较多,难以发挥利息的“杠杆”作用。中国楼市常年低迷不振,其中利息因素值得反思。但是,这里有原则问题应当尽可能澄清:

  一是降低利息,势在必行,效果在“幅度”。为了避免对市场,对群众产生冲击,不妨采取“小步慢跑”的方式逐步降息,让正面效果最大化。所以需要谨慎行事,特别是“目的性”要明确。中国改革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中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有很大原因就是得益于有高额存款,国家可以平稳度过那么多激流险滩,金融危机。“家中有粮,遇事不慌”,和“库里有钱,不怕风险”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的降息措施,必须有底线,就是不能损害老百姓存款的基本利益,否则容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二是对“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要有清醒的认识。降息已经成为“不能不为”的措施之一。因为刺激经济,提升预期,扩大增长,是个复杂工程,需要多面政策工具“共同发力”,而“降息”是其中一个重要工具。它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也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是否刺激消费的问题上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像西方国家一味提高利息,达到压制通胀一样,效果十分有限。

  三是刺激消费,降低通胀,根本还靠大力发展经济。欧洲不少老牌发达国家的利息一直很低,有的甚至出现了“负利息”。结果如何呢?并没有促进消费,也没有提升生产力,经济长期处于通缩状态。这些教训值得特别重视。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绝大多数人对于未来充满担忧,这使他们继续存款,冷静消费,“以防万一”成为中国消费文化的“信条”,不能轻易抛弃,也不能劝说他们抛弃这个“千年古训”。

  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降息”的相关措施,我们的利息已经很低了,一不小心就会触底,碰到红线,存在潜在风险,不可不防。掌握分寸,控制“幅度”,抓住这个时间窗口,让“降息”最大限度推进经济向好,向稳,向上发展。

  2024年,一切可期!

  (作者: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