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西部崭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24-09-05 11:06:45
  • 来源:中宏网

  西部地域辽阔、交通相对不便,改革开放后,东西部分化有所加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西部现代化转型奠定基础。202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西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融入并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和路径。

  第一,西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攀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就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用来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协调地区发展不平衡、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首要目标。在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核心任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把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纳入重要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出台,“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新使命,“大保护、大开发、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格局要义所在。在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地缘关系复杂多变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不同于过往追赶、支撑东部的区域协调使命,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思路表明,西部将在承载深化改革试验、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力量、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等方面,全力护航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前行。

  第二,聚焦特色产业主攻方向,与东部分工协作共同支撑现代化转型。西部地区资源较为丰富,在西部大开发初期,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主要发展思路,能源化工、资源开采加工、特色农牧业、旅游是着力发展的产业;“十二五”后,侧重通过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振兴装备制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个过程,西部产业布局有较为显著的跟随性、从属性。2020年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指导意见中,西部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基于比较优势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本轮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西部上升为与东部承载同样的职责使命,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主攻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面对新科技革命,西部与东部步入同一起跑线,既各有优势与分工,又共同支撑数智科技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第三,优化功能与布局提升西部地区安全保障能力。新中国建立后,西部始终肩负着维护国家稳定安全的职责使命。新冠疫情后,安全风险更趋攀升,2020年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意见率先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指出发挥西部国家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此轮进一步推进新格局的政策措施中,西部承载安全保障能力的内涵更趋丰富,一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为产业现代化提供初级产品稳定供应的支撑;三是在维护边疆安全方面,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保障边境稳、边防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备份关键产业写入报告,西部地区作为主要建设区域,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整体而言,安全保障功能的构建,有赖于西部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展开差异化布局,形成并提升整合的安全能力。(作者:马莉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