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命运与共的历史车轮跑出新的加速度
- 发布时间:2024-09-09 10:28:34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北京9月4日电 9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及国际贵宾。
习近平发表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各位嘉宾。
习近平指出,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现代化是梦想连接现实的必由之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非都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未来也必将携手走在现代化进程的前列。
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就中非合作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中非互利合作持续提质升级,收获硕果累累
中宏网记者: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双方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如何看待中非互利合作持续提质升级以及结出的硕果?
宋微:从“十大合作计划”到“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再到刚公布的“十大伙伴行动”,中非互利合作持续提质升级结出的硕果,展现了中非合作的持续深化发展,彰显了中国人民始终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意愿,体现了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广泛共同利益。目前中非互利合作持续提质升级以及结出的硕果有:
基础设施“硬联通”迈上新台阶。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非洲当地的交通条件,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规则标准“软联通”迈上新台阶。在经贸规则对接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中非双方的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为双方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中非人民“心联通”迈上新台阶。中非互利合作在减贫惠民、人才培养和卫生健康方面成果突出。目前中国已在非洲建成17个鲁班工坊,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些举措不仅为深化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中非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更为非洲的自主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支持。
中国真心想非洲之所想,急非洲之所急,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中非命运与共的历史车轮跑出新的加速度
中宏网记者:在这次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非领导人正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中非正携手同行,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
宋微: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不仅对中非双方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秩序的公正合理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捍卫国际正义的坚定力量:中非双方共同主张和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国际公平正义。首先,中非双方都曾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反殖、反帝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并肩战斗,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双方都深知坚持独立自主、捍卫公平正义的可贵。其次,中非关系的本质特征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中非双方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这是完善全球治理的有力贡献,中非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对于全球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机制框架下,实现区域内的互联互通,国家间相互依存和合作。这种合作理念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次,中非在多重领域的合作有助于提升非洲国家的国际话语权,使非洲能够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最后,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硕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如中国帮助非洲减贫获得的成功,不仅减少了世界贫困人口数量,更促进了全球治理的进步。
面临共同的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非洲国家广泛支持,中非命运与共的历史车轮跑出了新的加速度。中非合作从最开始聚焦减贫与发展领域,逐渐开始在治国理政交流、人文往来、和平安全等领域多点开花。2015年“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2018年“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合作论坛所展示出的全面性、战略性,让它不仅是一个经贸合作平台,而是中非进行战略沟通和国际协作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全球南方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