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9条智能建造经验全国推广 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 发布时间:2025-07-30 10:20:59
- 来源:中宏网
中宏网讯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发展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四批)》,厦门在完善政策体系、丰富技术体系、培育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9条经验做法,获住建部高度认可,并向全国推广,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厦门方案”。据悉,此次厦门入选经验做法数量,居全国前列。其经验做法系统性强,覆盖智能建造发展关键环节。
完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
1.出台中长期政策规划
出台《厦门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发展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作为2025-2029年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制定构建智能建造发展体系、加大项目示范引领、大力推进智慧工地建设、鼓励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实施容积率核定优化、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等六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高位推动智能建造中长期发展。
2.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厦门发布第二批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名单,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建筑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勘察设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细分领域骨干企业,持续推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向建筑市场各领域纵深开展。
3.明确智能建造项目应用技术
印发《厦门市促进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新开工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房屋建筑项目,原则上应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尽用”;鼓励有条件的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社会投资房屋建筑项目和造价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4.推动支持政策细化落地
厦门出台信用政策,激励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积极应用智能建造技术。根据企业在智能建造试点工作中的贡献,给予不同档次的信用激励政策。已有35家设计企业、63家施工企业、40家监理企业,获得信用激励。
丰富智能建造技术体系
1.加强试点示范工程跟踪问效
厦门发布2024年智能建造试点工程项目名单。
2.出台技术标准
厦门发布11项智能建造技术指引。其中,3项智能装备建设指引,用于规范工程装备的安装、使用、拆卸、维护等;7项建筑机器人建设指引,用于指导项目规范化应用建筑机器人;1项互联网平台建设指引,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产业链融合创新。
3.制定计价标准
厦门发布建筑机器人补充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明确建筑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和费用计算方法,与现行计价体系配套使用,为建筑机器人项目应用提供计价依据。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1.构建智能建造产业链
厦门积极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打造基建工程产业互联网一体化平台,构建“监管-参建单位-工地现场”三级管理体系,在本地重点工程中积极试点应用,有效推动产业数据互联互通,强化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能力。
2.探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厦门通过举办智能建造技能竞赛、技术研讨会和专题培训会等活动,提升智能建造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支持相关单位在“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召开智能建造数字专员培训班,首批35名学员完成培训。
厦门市通过政策、技术、产业、人才多维度协同发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且可复制的智能建造发展路径。此次9条经验获全国推广,标志着“厦门方案”在推动建筑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建筑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