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十五五”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 发布时间:2025-10-30 16:19:59
- 来源:中宏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对外开放被置于“十五五”时期发展的突出位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核心任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此后其重要性不断提升、表述更为完整。中国应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协调与衔接,加强同合作国家的标准、认证认可等互认,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同时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试验。
以改革促发展为关键路径。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改革也会更好地推动对外开放,应坚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会指出“拓展国际循环”,不仅可以扩大外需、分散风险,也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重要内容。2025年9月,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始终坚持多边主义以及正确的“义利观”。全会指出“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体现,而“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反映中国以自身的高水平开放促进共同开放。
全会从四个重要方面对“十五五”时期对外开放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抓手。
第一,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自主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鲜明特征,与协定开放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有助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扩大市场准入。中国应持续推动金融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利条件,推动全球货币体系多元化。中国要着力打造开放高地,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平台先行先试。
第二,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等催生了贸易的新模式、新业态,中国的外贸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中国应拓展绿色贸易、中间品贸易等货物贸易,支持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型贸易的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同时中国应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民生活需要,应进行贸易的多元化布局,提升贸易韧性。
第三,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双向投资合作体现了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战略,旨在更深层次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吸引外资方面,中国应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限制,优化制度环境,同时塑造吸引外资的新优势,打造高质量投资标的。在对外投资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有序“走出去”,引导企业进行更具韧性的全球化布局,并积极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第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替代的实践平台,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意味着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战略对接,也要充分发挥其平台效应,实现共建国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应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并大力拓展合作新领域,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以及“健康丝绸之路”等领域发展。
总体而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十五五”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提供了指引,同时也更好地衔接2035年远景目标,为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并引领全球化新格局、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夯实根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强大动力。(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旭磊,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